蚂蚁“上树”的托举之力

  • 时间:
  • 来源:网络

   

  原标题:蚂蚁“上树”的托举之力

  【市场敏感】

  各种段子层出不穷,虽是玩笑,但也表达了对类似蚂蚁这些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努力的肯定。

  魏敏

  终于,蚂蚁集团分别向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迈出A+H上市的关键一步。之前蚂蚁上市消息刚刚面世,坊间便艳羡声一片,各种段子层出不穷,虽是玩笑,但也表达了对类似蚂蚁这些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努力的肯定。但在这一欢呼声的背后,还有哪些不容忘却的内容值得回顾;中国这片土地,能够诞生出蚂蚁这样在全球金融科技舞台中央有一席的高水准互联网企业,背后有哪些原因值得我们探究,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更是要紧事一件。

  招股文件首次披露了蚂蚁一系列核心的财务数据。过去一年,蚂蚁的营收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速超40%,净利润超过180亿。其中,对营收贡献最大的板块来自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占比56.2%。另外,核心业务支付宝APP的年度活跃用户量已超过10亿,花呗和借呗用户约5亿。这一进程非但是蚂蚁自己的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其中隐现的还有中国式的监管智慧,荣耀绝不仅仅只归于蚂蚁。要知道今天看似再寻常不过的收付款扫二维码、有余钱存进余额宝、小卖家缺钱去找借呗,这些载体当初很可能是以异端的面目出现。仅以支付环节来说,当初蚂蚁这样一个民企贸然上线一个支付系统,是否涉及“非法集资”,是否涉及金融安全?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以致于马云当时都有过“如果要有人去坐牢,我去”的表态。直到几年后支付宝获得了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马云这个担忧才能放下。

  在蚂蚁招股文件中披露的另外几个杀手级产品中,同样体现了这一道理。花呗、借呗的诞生同期,也正是P2P、现金贷乱象频发之际。鱼龙混杂乱象之下,央行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严控网络小贷公司杠杆率,对其通过ABS筹集的资金纳入表内计算,并要满足各地的杠杆率要求。蚂蚁在杠杆压降的同时,随之加快了探索新商业模式的步伐。向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发展联合贷款成为主流。现金贷被彻底“收拾”之后,业内普遍担忧监管对联合贷款“一刀切”。实际上在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时,也的确对互联网联合贷款的贷款余额占比和出资比例等做出了限定,一时令从业者倒吸一口冷气。但在7月面世的正式版本中,鼓励、支持联合贷款发展再次成为政策的主基调。在强调独立风险底线的同时,此前对贷款余额占比和出资比例等做出的限制被取消,再次给到了联营贷款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再如一时风头无两,但也争议不断的“相互保”,背后团体险销售主体信美人寿虽然被罚,但并未被一关了之。之后,相互保被升级为相互宝,彻底转型网络互助计划,在保护和强化用户权益的基础上继续稳健发展。根据招股文件的数据,目前相互宝的用户数已突破1亿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相互宝已累计发出救助金24.95亿元,共帮助了16528名重疾成员,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

  蚂蚁IPO披露的冰山一角与财务自由欢呼声的背后,是监管机构对科技创新的开放、包容和鼓励。虽然有过P2P这样的幺蛾子,但瑕不掩瑜,从第三方支付,到信贷科技、保险科技,中国金融科技的腾飞与这种包容的监管智慧是分不开的。一定角度去说,敢为天下先、摸着石头过河,能够包容创新大胆的监管智慧,恰恰是多年来我们最为珍惜、比现金还要珍贵的财富,监管层不去拥抱创新,就没有科创板、创业板,也不会有注册制改革,更不会有蚂蚁这样千亿美元市值的金融科技巨头的诞生,超越茅台登顶A股将来也并非不可能。

  (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