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星链”即将商用! 19 家 A 股上市公司涉“星”

  • 时间:
  • 来源:网络

   

4 月 22 日,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 成功发射了 60 颗 " 星链 "(卫星互联网)互联网卫星,这是该星座的第 7 次发射,目前在轨卫星数达 422 颗。马斯克明确表示, " 星链 "(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将在 3 个月内开启内测,并将在 6 个月内开启公测," 希望明年初 Starlink 卫星将开始为非洲服务 "。

按照马斯克设想," 星链 " 最终将由 1.2 万颗卫星组网,实现全球无死角全覆盖。业内人士判断," 星链 " 一旦正式商用,很可能会改变全球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据麦肯锡预测,预计 2025 年前,卫星互联网产值可达 5600 亿至 8500 亿美元。

那么,拥有如此大市场的卫星互联网一旦被正式商用,会不会取代目前大热且加紧建设的 5G 呢?我国有哪些上市公司涉及卫星互联网呢?

马斯克的 " 星链 " 卫星互联网服务即将商用,但短期内仍无法替代 5G

马斯克曾表示,SpaceX 只需要大约 400 颗 Starlink 卫星就能提供 " 初步运营能力 ",然后需要 800 颗能将其提升到 " 重大运营能力 "。目前来看,这一设想似乎已跨过商用门槛。

就 Starlink 卫星数量及发射节奏情况,招商策略主题投资分析师陈刚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2019 年 11 月时,Starlink 卫星已有 122 颗在轨,按预期节奏每两周发射 60 颗计算,至今年 4 月底,应新增约 600 颗星,而以目前在轨 422 颗卫星对比,已落后于计划中的理想目标。

东吴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郝彪则认为,Starlink 卫星发射计划基本符合预期,但 "2020 年计划发射 24 次,欲实现 1440 个卫星在轨,年内任务密度很大,进程仍值得观察 "。

马斯克拥有的 " 星链 " 卫星互联网服务即将商用的消息还是让很多通讯业内人士担忧,有观点认为,它将对目前全球正在大力建设的 5G 网络发展构成颠覆性影响,很有可能会取代 5G。事实真的如此吗?

郝彪认为,按照 " 星链 " 现在的技术水平,小卫星可以达到 1Tbps 的带宽,理论上足以为 4 万人提供 4K 级别的流媒体视频服务,但 " 如果用户群体变得更大的话,由于带宽限制每个人可以获得的带宽就会减少。所以要么人数受限,要么只能大幅增加并行的卫星,但经济程度就会不如 5G"。

与郝彪观点一致的是,陈刚也表示,美国进行 5G 光纤布线的成本在 1300 亿 ~1500 亿美元,而按照星链计划方案,全部组网后,卫星的造价仅大约需要 100 亿美元。从这个角度说,两者未来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不是非此即彼的说法,因为建设阶段拥有的成本优势并不意味着应用阶段仍有成本优势," 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5G 网络还是首选 "。

事实上," 星链 " 要想让上网速度越来越快,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卫星去组网,因为它与 4G、5G 面临同样的问题——密度,即 4G、5G 要想支持大量用户使用高速度移动通信网络,在频谱有限的条件下就必须提高重复利用率,多建基站,而 " 星链 " 要想实现全面覆盖并高速上网,至少需要数千颗低轨卫星,甚至数万颗以上,而这则需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解决。要注意的是,卫星也是有寿命的,通常是几年到十几年等等,这意味着 " 星链 " 也需要时时更换卫星,而这又提升了使用成本。

与此同时,卫星互联网还有一个硬伤,即在在时延上目前还根本没法跟地面网络相比,高可靠、低延时是 5G 网络的重要特性,而卫星互联网在这方面仍需要技术上的突破。

A 股上市公司中多达 19 家公司涉 " 星 "

虽然 " 星链 " 在短期内仍无法替代 5G,但随着 StarLink 开始大批量发射卫星,仍有业内人士担忧 StarLink 将占据太空中近轨频谱,而频谱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认为国内相关机构需要尽快行动起来。这种担忧,陈刚表示了认同," 目前低轨轨道和和频谱资源都是有限的,较早时间占据这些资源可能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定先机。"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建设范围,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了 " 新基建 " 范畴,这一新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工作将会明显提速。

据招商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卫星产业的 3 个子领域是卫星制造与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卫星运营服务与地面设备制造是产业链主要部分,各占约 45% 的行业收入份额,卫星制造与发射产业市场较小,仅占约 9%;共有 19 家 A 股上市公司分布在此 3 个子领域中。

陈刚认为,在上述 3 个子领域中,我国的卫星制造与发射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强,卫星运营服务与地面设备制造技术还有待提高。而卫星卫星产业的第一阶段发展逻辑将由卫星制造与发射来驱动,后续发展则取决于卫星运营服务带来的相关需求。郝彪则指出,因为传统卫星研发以硬件主导,软件为辅,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而未来以星载计算平台、操作系统、集团整合是第二阶段主题(中国电科旗下太极股份等)。

对 A 股中涉 " 星 " 公司基本面以及股价活跃度进行梳理,《红周刊》记者发现以下 5 家公司特点鲜明,不仅在未来卫星互联网建设中拥有一席之地,且从最新一季报机构持仓来看,很多也是被机构纳入前十大重仓股,如中国卫星就被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等 25 家机构重仓,而中航光电则被易方达国防军工基金等 47 家基金重仓等。若回顾 2019 年情况,则也可看到,看重涉 " 星 " 公司的机构也不在少数,如中航光电在 2019 年末被机构持有家数达 330 家,持股总股数高达 7.74 亿股;中航机电被持有机构家数达 157 家,被持总股数也达 26 亿股。

中国卫星:是小卫星制造龙头,其业务主要分为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两大类,其目前是中星 6C、亚太 6C、中星 16 等卫星的运营商。

中航光电:在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及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中,在上游环节有望为卫星、火箭制造提供连接器等配套业务;中下游环节,公司有望为地面设施以及通信设备提供连接器、线缆等产品配套。

航天电器:是国内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之一,产品有望在卫星互联网上游的卫星、火箭制造环节,以及中下游的地面设施等环节得到应用。

天银机电 :依托清华大学 20 多年空间技术积累,是国内第一家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

华力创通 :是天通一号基带 / 终端提供商,在卫星应用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

附表 卫星制造与发射类上市公司财务等数据统计(按一季报 ROE)

来源:招商证券,WIND,证券市场红周刊